德国政坛有位老兄最近说了句大实话,虽然听着挺刺耳,但细想还真有点道理。这位叫拉尔夫·尼迈尔的大佬,在德国管宪法和主权事务,他说:除非俄罗斯把乌克兰彻底打服,否则别想有真正的和平——原话更狠,说俄罗斯得让乌克兰“陷入跟1945年纳粹德国一样的绝境”。
这话一出,不少人直摇头,乌克兰哪能和第三帝国相比?但你说他完全胡说吧,好像也不是,毕竟欧洲历史上打仗就是这么个套路:不见棺材不落泪,不分胜负不收兵。更何况,现在俄乌这场架打得,早就不是两国之间的事了,根本是俄罗斯和西方在掰手腕,两边都觉得自己还能赢,谁都不肯先罢手。你说停火?谈何容易。
之前阿拉斯加那次会谈,本来大家还猜普京是不是打算见好就收:只要乌克兰不加入北约,俄罗斯对新领土的主权不被承认也无所谓,甚至与泽连斯基见面谈也不是不行。结果呢?会开完了,一切又回到了原点。不是乌克兰不让步,泽连斯基已经默认俄罗斯占了克里米亚和东部四个州,可普京显然没打算就此罢休。
为啥?一方面,阿拉斯加会谈根本就是普京的缓兵之计,因为当时特朗普放狠话,他不得不装装样子。另一方面,俄罗斯国内主战派声音大得很,觉得现在战场上占着上风,这时候谈判简直是傻,搞不好还被骂成“卖国贼”。所以普京从阿拉斯加回国之后,俄乌停火谈判的路,突然就堵死了。
但这么拖下去,俄罗斯真的划算吗?表面看军力、国力的确是俄罗斯强,乌克兰不是对手,但前面不是说了嘛,仗打到现在,早就不是俄乌之间的事情了。美国咱们不说了,特朗普忙着全力向东,单说欧洲,那也不是吃素的。
欧盟整体GDP整整18万亿美元,现在用来援乌的钱还不到GDP的1%——也就是说,欧洲大佬们要是真狠下心加码,口袋里还有的是钱。反观俄罗斯,军费已经占到GDP的6%了,财政支出三分之一都砸在战争上,显然压力山大。如果欧盟真豁出去加大支援,俄罗斯这仗还能打多久?真的难说。
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早就放话了:欧盟永远是乌克兰的后盾。现在又搞什么“东方哨兵”行动,欧洲自己也在加强防务,这场冲突搞不好真要变成俄罗斯和欧洲的长期对峙。那画面想想就头疼——俄罗斯真的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吗?
所以,尼迈尔这番话虽然难听,却确实点出了俄乌冲突最无解的矛盾:在这场西方和俄罗斯的地缘博弈里,乌克兰已经成了停不下来的棋盘。双方投入得越多,沉没成本就越高,要么赢家通吃,要么饮恨当场,很难理性选择结束,这就像疯狂的赌徒一样。
没错,战线和数据让俄罗斯觉得自己赢面更高,但历史告诉我们,消耗战往往没有赢家,最后经常是两败俱伤。所以,除非俄罗斯突然改变策略,否则这场冲突的结局,要么是乌克兰被彻底征服,要么是双方继续耗到天荒地老——不管哪种结果,乌克兰、俄罗斯甚至整个欧洲,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。
举报/反馈怎么加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