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港股打新回暖,投资者收益显著,专家提示风险。
"又中了!打新半年多,赚了 约 3.6 万港元 。"来自上海的刘不思(化名)是一名程序员。作为一名打新"新手",他在今年收获了" 11 次打新 9 次中签"的战绩。
Wind 数据显示,截至 7 月 10 日,2025 年已有 51 只新股登陆港股,与去年同期相比,增长 34.21%。今年港股打新表现如何?投资者通过港股打新能赚多少钱?
港股打新"实在是太忙了"
" 2025 年 1 月,我第一次参与港股打新。"谈及契机,刘不思向中新经纬表示,2024 年年底,朋友的经历引起了他的关注。"当时朋友中签的毛戈平,在上市首日上涨约 70%,收益颇丰。"
"今年 1 月 10 日上市的布鲁可是我中签的第一只股票,我在暗盘卖出赚了约 60%,盈利约 1.1 万港元,这是我通过打新赚到的第一桶金,当时心情非常激动。"他称。
打新路上的"开门红",让刘不思充满信心。随后,刘不思陆续参与了蜜雪集团、沪上阿姨等新股申购。
"自从参与打新后,每只新股我都会深入研究,实在是太忙了。"刘不思表示,当新股开启打新后,他会查看公司的基本面,包括所处行业、盈利能力等,结合港股市场环境,判断是否能够参与——今年上半年,创新药热度较高,他用 30 万港元参与了恒瑞医药打新;茶饮类的蜜雪集团、沪上阿姨热度较高,他用 70 万港元 (人民币约 64 万元) 参与打新。
对于已经在 A 股上市的公司,他会先计算港股发行价与 A 股股价的差异。如果 A 股近期涨势较好,也会对他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。
刘不思称,每只新股有四五天的申购时间,在这期间,他会关注申购热度,调整申购策略;为了保证胜率,他还会研究新股质地和大盘走势,经常忙到凌晨 2 点左右;此外,他将投资过程中的思考、策略调整和市场观察都记录下来,至今已累计完成约 20 万字的投资笔记。截至目前,他中签的 9 只股票中,有 8 只股票收益为正,累计盈利 36138.39 港元。
刘不思的打新收益 来源:受访者供图
今年 5 月首次参与打新的李佳鑫(化名)也向中新经纬分享了她的经历。"我之前并没有关注过港股打新,宁王(宁德时代)是我第一次参与打新。"李佳鑫表示,继宁德时代之后,她在一个月内陆续参与了恒瑞医药、三花智控、周六福等新股的申购。
从打新结果来看,截至目前,李佳鑫共参与 11 只新股打新,其中有 8 只中签,3 只未中签。李佳鑫称,她选的个股基本满足"基本面好""有一定规模""行业具备发展前景"的特点。因此,她避开了一部分开盘破发以及至今依然低于发行价的个股,但也因此错过了部分涨幅惊人的股票。目前,她整体的收益率约为 17%。
广东的刀仔(化名)则有着 7 年打新经验。" 2016 年,因为工作原因,我接触到港股市场,经常和投资者交流港股打新的话题——这只新股能不能打?能打多少?"刀仔称,到了 2018 年,他已熟悉相关规则,便开始参与打新。
"我第一次参与打新中签的股票是小米,当时还见证了小米上市的敲钟仪式,心情非常激动。但没想到上市当天就破发了。"刀仔称,小米上市后,他持有该股票两年多,在股价 30 港元 / 股的时候卖出了。当时和他一起中签的朋友则一直持有,并在 11 港元 / 股时持续加仓,至今已实现 5 倍以上的收益。
刀仔称,在刚开始打新时,他几乎都在暗盘或上市当天卖出股票。"当时的思路就是赚钱了就立刻卖掉,破发了就要马上止损离场,没有深入了解公司的投资价值和逻辑。"刀仔称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对打新有了更深层面的思考。
"今年以来,大概有 80% 的项目,我会在暗盘或上市当天卖出。"刀仔称,从他过往经验来看,很多新股在 IPO 时点股价会处于相对高位,受一级市场的融资热度或二级市场当时的情绪影响,其估值可能会被推得较高。
至于剩下的 20%,刀仔认为,这类企业的发行价格可能存在低估,值得关注并考虑长期持有。
从刀仔的收益情况来看,2025 年上半年他有 19 只新股中签,合计盈利约 5 万港元(人民币约 4.5 万元)。"去年没有特别合适的打新项目,参与感很有限。但今年的打新项目较去年多了很多,收益也明显增长。"据刀仔透露,2018 年至今,他整体的投资收益中约有 40% 来源于港股打新产生的收益。
在刀仔看来,港股打新的过程相对简单,账户里不需要持有任何一只股票,只要账户有足够的资金即可参与打新。此外,港股市场实行 T+0 交易制度,个股没有涨跌幅限制,市场化特征较为明显。
"活跃度回到 2022 年水平"
个人打新的火热背后是港股 IPO 市场的整体回暖。Wind 数据显示,截至 7 月 10 日,2025 年港股 IPO 的融资总额为 1235.64 亿港元,与去年同期 181.24 亿港元相比,增长 581.77%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从业人士向中新经纬表示,2016 年— 2018 年期间,港股打新市场呈温和增长状态,偶尔会有几只个股破圈引起市场关注;2020 年— 2022 年期间,港股 IPO 市场活跃,投资者的打新热情也随之上升;2023 年,港股打新市场热度有所回落;直到 2025 年,打新市场再度回暖了,市场活跃度基本回到 2022 年水平。
该人士进一步指出,目前港股市场的底层逻辑已发生结构性转变。不同于过去以商业地产、券商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导的 IPO 格局,当前上市主体已转向互联网、硬科技、生物制药、新能源汽车及半导体等领域。随着优质项目储备扩容、市场关注度提升,投资者的打新参与度也随之上升。
中新经纬梳理发现,今年上市的新股中,共有 33 只新股首日均价涨跌幅为正,有 6 只新股首日均价涨幅超过 50%。其中,映恩生物 -B 凭借 94.6 港元 / 股的发行价、187.55 港元 / 股的成交均价,于上市首日斩获 98.25% 的涨幅,药捷安康 -B 首日均价涨幅为 70.32%,位列第二;布鲁可、容大科技、IFBH 位居其后,首日均价涨幅分别为 65.43%、56.07% 和 54.58%。
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中新经纬表示,自 2024 年下半年以来,港股市场迎来上涨行情,吸引全球资本回流,推升了市场整体活跃度。此外,部分已在 A 股上市的企业基于出海扩张需求,需募集国际资本支持海外布局,从而加速赴港上市进程。因此,香港 IPO 市场活跃是市场走强、资本回流与企业出海需求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2025 年上半年,港股市场延续了上涨行情,恒生指数上半年收报 24072.28 点,相比年初上涨 20%,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较年初也有约 19% 的涨幅。
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看来,港股打新"升温"反映出港股存在结构性机会,但需警惕"赚多亏少"表象背后风险。对于新手而言,应聚焦个股基本面,优先选择有产业资本加持、行业稀缺性标的;需要警惕"暴利"陷阱,部分新股存在首日破发的风险,要避免跟风炒作;港股打新波动大,建议投资者设置新股仓位上限,避免过度杠杆。
Wind 数据显示,2025 年至今港股共有 51 只新股上市,其中有 18 只新股首日成交均价低于发行价;而 2024 年全年,港股共有 70 只新股上市,其中有 29 只新股首日成交均价低于发行价。
"当前港股 IPO 市场正从‘资金追逐’向‘价值筛选’转变,投资者需理性区分估值修复与泡沫化,在享受红利的同时筑牢风险防线。"田利辉补充道。
文中观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怎么加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