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国投湄洲湾火电厂的厂区,设备林立却不见煤灰痕迹,烟囱排放的实时数据在大屏跳动:烟尘浓度2.88毫克/立方米,仅为国家超低排放标准的四分之一,甚至低于燃气电厂标准。
这座看似“科幻”的工厂,正在颠覆人们对传统火电的认知。 而它的最新动作,投资50亿元开建第三期工程,更在福建能源圈投下一枚深水炸弹。
7月18日,湄洲湾东吴港区浇筑下第一方混凝土,标志着2台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正式开工。与普通机组不同,这次上马的是“超超临界”技术,通过提升蒸汽压力和温度,让每度电的煤耗直降10%,两台机组年省标煤量可抵4.2万吨。
设备清单更显“土豪”本色:上海锅炉厂9亿元中标锅炉系统,哈尔滨汽轮机+电机厂联合体以68亿元拿下汽轮发电机组,仅核心设备投入就超77亿。
环保配置堪称“顶配”。 同步搭载全负荷脱硝装置,即使机组低至20%负荷运行,氮氧化物仍被锁死在反应器中;高效静电除尘器叠加湿法脱硫,烟尘捕获率飙至99.8%。 国投工程师直言:“我们要让煤电干净到接近天然气! ”
福建人或许深有体会:经济活跃的闽南常闹“电荒”,而电源富集的闽北电力却卡在输送通道上。 2021年沿海限电、2023年厦门夏季负荷告急,背后都是南北电网潮流拥堵的旧疾。
新项目选址湄洲湾畔,正是看中其“承北启南”的区位,这里距闽南负荷中心仅50公里,电力可直供泉州、厦门,无需挤占北电南送主干道。
国投测算显示,项目2027年8月双机组投产后,年发电量可覆盖300万户家庭用电,相当于在电网瓶颈区嵌入一台“减压阀”。 当海上风电因无风停摆时,这两台机组能15分钟内从30%负荷拉满,为绿电波动兜底。
去年5月,东乌垞海域100MW渔光互补电站并网,光伏板下养虾蟹,水上发电年超1.37亿度。 这个国投自营的光伏项目,与新火电机组构成一组微妙搭配:光伏白昼发力,火电夜间填谷;阴雨天光伏减产,火电立刻补位。
这种“捆绑式”能源包已卖给百威啤酒厂8500万度绿电交易额,让啤酒贴上“零碳”标签。
翻开股东名单,国投电力控股51%,莆田国资平台永盛投资占39%,福建恒顺能源占10%。 这种“国家队+地方队”组合,正在重构区域能源版图。
怎么加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