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茫茫的跑道上,雪花被引擎喷出的热浪卷成漩涡。一架通体漆黑的B-1B“枪骑兵”轰炸机稳稳停在起飞点,四台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喷出蓝红色火焰,把空气烤得滋滋作响。驾驶舱里,防御系统官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:“塔台指令确认,安吉,准备推杆!”
攻击系统官安吉·戴乌托上尉右手搭在油门推杆上,左手快速检查武器保险——这是她在阿富汗误炸事件后养成的习惯。机舱里弥漫着咖啡因药片和机油混合的味道,她的目光扫过雷达屏幕上模拟的“敌方”拦截机信号,深吸一口气:“兄弟们,抓紧了!”
这头216吨的钢铁巨兽可不是什么新玩具。它诞生在1974年,那年头普通人连汽车都少见,美国人却已经造出了能变形的超音速轰炸机。44.5米长的机身比篮球场还长,10米高的尾翼像一栋三层小楼。最绝的是那对翅膀——全展开41.8米,比波音737还宽;高速飞行时“咔嚓”一声后掠到24米,活像只收翅俯冲的猎鹰。当年苏联防空雷达兵看到这玩意贴地60米飙出1.25马赫(1530公里/小时),手里的咖啡杯都能吓掉。
展开剩余75%起飞前的地勤忙得跟打仗似的。除冰车对着机翼狂喷白色雾气,加热的乙二醇混合物融化了前夜冻上的冰壳。这步骤半点马虎不得:机翼结层薄冰就能让升力暴跌,十年前有架B-1B就栽在这上头。加油车更夸张,93吨航空燃油灌进7个独立油箱,够普通轿车绕地球跑30圈。弹舱里塞着模拟炸弹,旁边还挤着机组自带的行李包——跨洲飞行十几小时,洗漱包、备用制服甚至扑克牌都得备齐。
“全加力!现在!”机长突然吼了一嗓子。安吉把油门推杆猛推到顶,四台通用电气F101引擎瞬间爆发出56吨推力。尾喷口“唰”地收缩成细缝,蓝火转成刺眼的炽白。刹车松开瞬间,216吨的机身像被巨人踹了脚,弹射般冲出去。机舱在震颤,仪表盘按钮嗡嗡乱跳,后舱的武器官死死攥住安全带——这推背感比过山车刺激百倍。
真正的魔法在离地刹那上演。滑跑不到2000米,机头突然以15度角昂起。可变后掠翼张到最大,钛合金打造的骨架硬生生从气流里抠出升力。起落架离地时,发动机喷流把跑道积雪蒸成大团白雾。安吉紧握操纵杆做小角度爬升,后视屏里基地缩成积木大小。防御系统官盯着雷达告警器坏笑:“獾2号战机追不上咱!这老姑娘还能再战十年!”
你绝对想不到驾驶舱有多忙活。四人机组挤在满是按钮的“太空舱”里,光安吉面前的攻击控制台就有78个开关。当年美军开放拍摄时,俄罗斯军事专家看得直嘬牙花子:别的国家拿驾驶舱当绝密,美国人倒好,连电子战频率旋钮都拍得清清楚楚。安吉的座位下藏着弹射火箭,身边挂着氧气面罩,手边还有罐特调咖啡——上次奔袭关岛任务,她靠这玩意儿撑过30小时连续飞行。
说起这姑娘可是B-1B部队的传奇。当年在阿富汗,她操作的激光制导炸弹误差不超过3米;后来转训新人,把投弹手册重写了半本。现在她负责的“咖啡因管理计划”更成了部队秘方:长途飞行前军医配好安眠药+提神剂组合,保证机组在关键时刻清醒。记者钻进驾驶舱那次,亲眼见她边躲“敌机”边教新兵:“看见地平仪下头那个黄按钮没?按下去,让导弹找不到咱!”
“枪骑兵”肚子里的货才叫吓人。内置弹舱能塞34吨弹药,相当于同时挂84枚Mk82炸弹。冷战时期它专带核弹,现在改成常规炸弹之王——地毯式轰炸?24枚908公斤的Mk84砸下去,足球场瞬间变月球表面。精确打击更狠:AGM-158巡航导弹从1000公里外点名地堡,误差不到一米。美军曾炫耀:“从德克萨斯起飞炸完利比亚,回来还能赶上午餐”。
可惜英雄终会迟暮。去年初南达科他州坠毁那架B-1B,事故报告写着“结构疲劳裂纹”。毕竟50岁的老骨头了,当年设计用来贴地突防,现在天天高空巡逻,金属骨架早超了寿命。五角大楼为这事吵翻天:有人喊着全退役,有人非要改造成“武库机”。安吉倒看得开,她摸着驾驶舱斑驳的漆面对新兵说:“别听他们胡扯!这姑娘猛着呢——暴风雪都拦不住,还怕什么皱纹?”
云层之上,阳光刺破防弹玻璃。安吉关掉加力燃烧室,巡航速度稳定在0.7马赫。翼尖在稀薄大气中拉出四道白线,像给蔚蓝天幕划了个巨大的对号。
发布于:浙江省怎么加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